第二届教授委员会
宫辉力(主任委员)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的教学与应用研究。UNESCO Chair in Hydroinformatics for Ecohydrology、俄罗斯工程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心理师范大学名誉博士。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地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理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减灾中心特聘研究员,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组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态水文计划专家,日本广岛大学客座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地理学会理事长;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空间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生态过程分中心主任。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首批入选“北京学者”。
王德胜
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信誉最好的20个网投网站常务副院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高校“学术创新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北京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美学理论、审美文化及现代中国美学。
马自力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主任,北京市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中国古代制度、文体与文学观念综合研究学术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制度、文体与中国古代文章学研究”首席专家。已出版《诗心、文心与士心》《中古文学论丛及其他》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文艺研究》《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张桃洲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曾任信誉最好的20个网投网站副院长。兼任北京大学《新诗评论》编委、台湾《逢甲大学人文社会学报》顾问。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与评论、中国现代文学及思想文化研究。首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获得者,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
刘城
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作为“在历史学领域做出独创性研究并且具有卓越贡献的历史学家”,在2009年入选英国“皇家历史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Historical Society)。主要学术领域是中世纪与近代早期欧洲史、基督教会史,尤其擅长英国中世纪教会与16世纪宗教改革、基督教思想与文化传统研究。独立完成国家教委出国留学人员科研资助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主持完成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专著《英国中世纪教会研究》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环境中“人”的生存状态研究》在2011年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邓京力
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人才培养基地专业负责人。兼任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所学术委员、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家评委。主要研究领域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获得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人才、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青年燕京学者等称号。2017年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史学理论学科)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主讲双语课程《西方史学史》入选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出版专著《近二十年西方史学理论与历史书写》(2018年)、《历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2009年)、合著《新时期中国史学思潮》(荣获北京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在国内外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多项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次获邀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夏威夷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等国外高校与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于祖焕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在子流形理论和量子计算方面做了深入研究,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受到国外同行的关注和引用。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并参加多次首都师范大学主办的微分几何研讨会议。
崔恒建
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现担任《应用数学学报》中、英文版编委,《数理统计与管理》编委,北京应用统计学会会长,国际泛华统计协会会员,美国数学会数学评论员等。在数理统计和稳健统计理论和方法、金融统计、遥感统计与质量管理等领域取得过许多杰出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20余篇。分别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科研基金项目、科技部863项目等多项。曾获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京津地区五四青年概率统计“盖洛普”奖;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等。
张飞雄
教授,博士生导师,遗传学科带头人。北京市精品课程、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和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负责人,中国遗传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染色体结构与功能、核仁的结构动态功能、表观遗传修饰与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先后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北京市(青年)学科带头人”。分别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五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三等奖、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
李乐攻
教授,北京市政府特聘专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基金委会评专家。担任中国膜生物学会理事、植物学报、植物生理学报编委等。曾留学日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在Nature,Nature Com., Nature Gen., Developmental Cell,PNAS,MP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多项。
颜忠诚
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学教学与研究。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师德先进个人。政协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海淀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工作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市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分会常务理事、<<生物学通报>>、《实验技术与管理》、《中国现代教育装备》等刊物编委。曾担任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建设负责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协审专家、中国动物学会理事、北京市动物学会副理事长。